書名:打造將才基因
作者:杜書伍
出版社:天下雜誌
出版年:2012

二、能力的正確認知(續)

2.資訊過多,讓人膚淺

  • 多數人光是接收「新資訊」就應接不暇,遑論對每個資訊有充裕的時間消化、吸收。
  • 有的資訊具有深度意涵,需經充份思考才能掌握其精神;有的有其定義與限制,必須充分理解才能應用得宜;甚至有的資訊本身就是錯誤的,如未經正確判讀,將可能反受其害。
  • 個人也應主動建立一套吸收資訊的模式與習慣,才不致陷入適得其反的窘境。
  • 此一模式,首先要界定資訊的優先順序,將資訊區分為「核心資訊」、「輔助資訊」與「其他資訊」。核心資訊是指與個人工作或生活會產生立即、必要關聯的資訊,是應優先投入時間去理解、思考,並與既有經驗做深度整理、連結;其次是補助資訊,屬於有些關聯,但並不會出現即刻效應者;不屬於這兩者的資訊,則歸為其他資訊。在沒有核心資訊時,才可依序去接收輔助資訊、其他資訊;但一旦接受了輔助資訊或其他資訊,同樣須用心思考、理解。
  • 對資訊的吸收採取「寧可精,不要多」的原則。亦即,前一個核心資訊未充分思考理解前,切勿擺下現有的去接收新的資訊。

 

3.聰明人容易不務實

  • 聰明人的優勢,主要來自於邏輯推理能力高人一等;然而,邏輯推理與實務運作間,卻有很大的鴻溝。
  • 邏輯推理是「靜態的」,是假設外在環境不變;但真正的實務會牽涉到環境與人的因素,兩者皆不可捉摸,因而是「動態的」。
  • 邏輯上可行的事物,若再加上人與環境的變動因素,就會變成非常複雜,難度大為增加。
  • 實務必須要靠「務實地」去親身體驗、觀察,而這些都需要時間,無法速成。
  • 一旦出現:「我懂了」的念頭,就將其視為一個警訊,提醒自己,「應該沒有那麼容易」、實際上可能還不夠。進而,刻意延長實務歷練時間兩、三倍,去體會長期涉獵實務後的扎實感,改善不自覺偏重邏輯推理的習慣。

 

4.老鳥,也會墜機

  • 人往往會因為熟悉,產生自信,反過來產生輕忽。
  • 對於「新進」或「新轉任工作」的這兩類「資深的新人」,都要意識到,工作調任時易出現這個「因熟悉而輕忽」的盲點,所以必須刻意培養自己做「新舊差異比較」的習慣。

(此書摘暫時告一段落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書摘 打造將才基因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賞新悅慕 的頭像
    賞新悅慕

    Tina隨筆

    賞新悅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